"得提请仲裁或诉讼",地方法院:"得"指相对性,一方当事人有权选择不依仲裁条款约定而向法院提起诉讼

裁判字号:台湾高等法院 107 年度抗字第 1510 号民事裁定
裁判日期:民国 107 年 12 月 12 日
裁判案由:损害赔偿
台湾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07年度抗字第1510号
抗 告 人 正O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范O安
抗 告 人 叶O嘉
共   同
诉讼代理人 蔡朝安律师
      李益甄律师
      高文心律师
      叶伊馨律师
上列抗告人因与相对人张O夫即张O夫建筑师事务所间损害赔偿事件,对于中华民国107年10月9日台湾士林地方法院107年度建字第30号所为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废弃。
    理 由
一、本件抗告人于原法院主张抗告人叶O嘉授权另抗告人正O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正O公司),就坐落台北市○○区○○段0○段000地号土地规划设计住宅新建工程(下称系争工程)一事,与相对人签订委任契约(下称系争契约),嗣以相对人执行系争工程有债务不履行等应负损害赔偿责任为由,向原法院起诉请求相对人应给付抗告人新台币6,968,000元;惟相对人以两造于系争契约第11条已合意争议事项先进行协调,再由台北市建筑师公会调解,如无法调解时,以仲裁方式解决为由,依仲裁法第4条第1项规定为妨诉抗辩,声请原法院裁定停止诉讼程序,并命抗告人提付仲裁。原法院乃裁定本件于两造仲裁程序终结前,停止诉讼程序,并命抗告人于收受该裁定之翌日起20日内提付仲裁。抗告人不服,提起抗告。
二、抗告意旨略以:系争契约第11条系载明「得」进行仲裁,伊自有权选择以诉讼解决纷争,而不提付仲裁;且该约定内容已明确表明两造之真意,无别事探求仲裁协议之必要。同条第2款关于仲裁地之约定,其适用前提为契约当事人选择提付仲裁之情形,如非选择提付仲裁即无该条款之适用;至于同条第3款关于「前述争议处理程序」进行期间,亦非限于同条第1、2款之调解及仲裁处理期间,均无从认定两造已合意排除诉讼途径解决纷争。原法院不察,遽以系争契约第11条已约定先进行仲裁,迳认相对人之妨诉抗辩有理由,而为停止诉讼程序,并限期命抗告人提付仲裁之裁定,自有违误,为此提起抗告,请求废弃原裁定等语。
三、按解释契约,固须探求当事人立约时之真意,不能拘泥于契约之文字,但契约文字业已表示当事人真意,无须别事探求者,即不得反舍契约文字而更为曲解(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1118号判例意旨参照)。又在法律文义解释上言,「得」指相对性,当事人有选择权,「应」系绝对性,当事人无选择权。如当事人于主契约中约定,「本契约如有任何纠纷,得提请仲裁或诉讼。」则一方当事人于争议发生时,有权选择不依仲裁条款之约定提付仲裁,而向法院另行提起诉讼,他方当事人不得依商务仲裁条例第三条之规定而为妨诉抗辩(本院暨所属法院84年度法律座谈会民事类第23号研讨结果参照)。经查:
㈠系争契约第11条约定:「本契约执行期间所生之任何争议,
双方『应』依契约书及法令规定尽力协调解决,未能达成协议者,双方合意『得』依下列方式解决之:由台北市建筑师公会调解之。调解不成时,得依照中华民国仲裁法于台北市进行仲裁解决。前述争议处理程序进行期间,除解释、争议或纠纷事项部份与契约工作有关外,其他非相关部份之工作应仍依契约继续进行,双方不得异议」(原法院卷第45页)。审酌上开条文内容区分「应」、「得」之适用范围,即已明确表明两造之真意,系在争议发生时,「应」先协调解决,不能达成协议时,「得」依调解、仲裁方式,并无排除诉讼解决争议之明文,是上开条文之约定,充其量仅能认系以契约赋予当事人之程序选择权,于一方行使程序选择权而系属后,他方即应受其拘束,尚不能遽认两造系合意系争工程之争议仅能依调解、仲裁方式解决,而不能迳行提起诉讼。至上开条文第2款关于在台北市进行仲裁之约定,系适用于当事人选择仲裁程序之情形;而同条第3款关于「前述争议处理程序」,亦无从解释为不含诉讼程序之争议处理程序,均不能据此推认两造之真意系合意仅能以仲裁或调解程序解决争议。又观诸系争契约第9条第4项约定:「本案如发生可归责乙方(指相对人)所应赔偿责任之事由时,乙方承诺赔偿甲方(指正O公司)之损失,将由委任基地所在地之建筑师公会公断之,并即为裁判之基础」等语,即明确约定以建筑师公会公断为该项争议之「裁判」基础,益征两造确有保留诉讼程序解决纷争之意思,并未将提付仲裁作为解决纷争之唯一手段。
㈡相对人虽抗辩:两造间之仲裁合意不因契约未约明「应」以
仲裁方式解决争议而受影响,而应审酌伊与抗告人叶O嘉均具建筑师资格,且系争契约系以建筑规划设计为标的等订约之一切情况为综合判断,而视为成立仲裁协议云云。惟查:系争契约第11条明白约定两造不能达成协议时,「得」依调解、仲裁方式为之,并无排除诉讼解决争议之意思,悉如前述,可见该契约文字业已表明两造之意思,自无须另外探求订约时之真意。何况纵认相对人主张其与抗告人叶O嘉均具建筑师资格、系争契约以建筑规划设计为标的等情事为真正,亦与判断两造是否成立仲裁协议无必然关系。至本院103年度抗字第932号、台湾南投地方法院99年度诉字第290号裁定所持见解,均系在契约未载明「应」或「得」提付仲裁之情形下,而由法院综合判断当事人订约之真意是否成立仲裁协议,核与本件已于系争契约第11条载明「得」提付仲裁之情形迥异。相对人比附援引上开裁定,自无可取。从而,抗告人主张两造未成立仲裁协议,其依程序选择权,得以诉讼程序作为解决争议之手段等语,洵属有据。相对人以两造已成立仲裁协议为由,于原法院为仲裁妨诉抗辩,即无可采。原法院不察,遽认两造于系争契约第11条已约定仲裁协议,而裁定停止诉讼程序,并限期命抗告人提付仲裁,自有未洽。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当,声明废弃,非无理由,爰由本院将原裁定废弃,发回原法院另为适法之处理。
四、据上论结,本件抗告为有理由,爰裁定如主文。中 华 民 国 107 年 12 月 12 日
中    华    民    国   107    年    12    月    12    日
                  民事第十三庭
                        审判长法  官  吴丽惠
                              法  官  林纯如
                              法  官  邱莲华
正本系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适用法规显有错误为理由外,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抗告,应于收受后10日内委任律师为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状。并缴纳再抗告费新台币1千元。
中    华    民    国   107    年    12    月    12    日
                              书记官  赖以真
~~~~~~~~~~~~~~~~~~~~~~~~~~~~~~~~~~~~~
裁判字号:台湾士林地方法院 107 年度建字第 30 号民事裁定
裁判日期:
民国 107 年 10 月 09 日
裁判案由:损害赔偿
台湾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07年度建字第30号
原   告 正O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范O安
原   告 叶O嘉
共   同
诉讼代理人 蔡朝安律师
      李益甄律师
      高文心律师
被   告 张O夫即张O夫建筑师事务所
诉讼代理人 叶庆元律师
      李仁豪律师
上列当事人间请求损害赔偿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于两造仲裁程序终结前,停止诉讼程序。
原告应于收受本裁定之翌日起二十日内将本件提付仲裁,并向本院陈报,逾期即驳回其诉。
    理  由
一、按仲裁协议,如一方不遵守,另行提起诉讼时,法院应依他方声请裁定停止诉讼程序,并命原告于一定期间内提付仲裁,仲裁法第4 条第1 项前段定有明文。又按商务仲裁条例第
3 条原系规定:「仲裁契约如一造不遵守,而另行提起诉讼时,他方得据以请求驳回原告之诉」,惟于87年6 月24日修正公布名称为仲裁法,并于第4 条第1 项规定:「仲裁协议,如一方不遵守,另行提起诉讼时,法院应依他方声请裁定停止诉讼,并命原告于一定期间内提付仲裁。但被告已为本案之言词辩论者,不在此限」。其修正理由为:「我国现行法就仲裁契约之妨诉抗辩采驳回诉讼制。依民法第131 条之规定,诉讼因不合法而被驳回确定者,原告之请求权时效视为不中断。如原告之请求权系短期时效,极可能因时效完成而产生时效抗辩权,致原告即使于一定期间内提付仲裁亦无何实益。为保护原告之权利,爰参考美国联邦仲裁法、英国仲裁法及日本1989年仲裁法案,将现行之驳回诉讼修正为法院应依他方之声请以裁定停止诉讼,并命原告于一定期间内提付仲裁,…」。故可知仲裁法已将妨诉抗辩权,由原先之「驳回诉讼制」修正为「裁定停止诉讼制」。
二、经查:
(一)原告主张原告叶O嘉授权原告正O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正O公司),就坐落台北市○○区○○段0 ○段000 地号土地规划设计住宅新建工程(下称系争工程),与被告签订契约(下称系争契约)一节,业据原告提出委任契约书为凭(见本院卷第41-47 页),原告以被告执行系争工程有债务不履行等事由向被告请求损害赔偿共新台币6,968,000 元,并提起本件诉讼;然依系争契约第11条约定:
「本契约执行期间所生之任何争议,双方应依契约书及法令规定尽力协调解决,未能达成协议者,双方合意得依下列方式解决之:由台北市建筑师公会调解之。调解不成时,得依照中华民国仲裁法于台北市进行仲裁解决。
前述争议处理程序进行期间,除解释、争议或纠纷事项部份与契约工作有关外,其他非相关部份之工作应仍依契约继续进行,双方不得异议。」(见本院卷第45页),足认两造就系争契约之争议处理,业已约明先循台北市建筑师公会调解,如调解不成,依仲裁法规定进行仲裁。本件原告提起诉讼,系以系争契约为据,而被告既已依仲裁法第4 条第1 项规定声请命原告提付仲裁,并声请本院裁定停止本件诉讼程序(见本院卷第82-83 页),本件依系争契约第11条约定,自应由原告提付仲裁为是。
(二)原告虽主张系争契约第11条系约定「双方合意『得』依下列方式解决之」,不具强制性,原告自得循其他纷争解决机制即提起诉讼以解决争议云云,惟查,两造既已于系争契约第11条第1 款、第2 款明确约定争议处理机制为台北市建筑师公会调解及依仲裁法进行仲裁,则两造之真意应系于该二款所定纷争解决机制中进行程序选择,而非仍得于系争契约第11条所定以外之纷争解决程序,采行其他解决争议方式处理,否则,两造何须于系争契约第11条约定争议处理方式;况两造除约明采行仲裁机制外,尚约明须在「台北市」进行仲裁,可见两造已预见将来采行仲裁程序时,必须于台北市进行仲裁程序,益征系争契约第11条之真意系两造合意采行仲裁程序解决契约之争议甚明;再参以系争契约第11条第3 款约定,两造于同条第1 、2 款争议处理程序进行期间,除解释、争议或纠纷事项部分与系争契约工作有关外,其他非相关部分之工作应仍依系争契约继续进行,显见两造已明确合意调解、仲裁程序进行过程之工作是否进行,是原告自应受仲裁协议之拘束。
(三)原告复主张依系争契约第10条约定,于系争契约条文如有未尽事宜或疑义时,得依民事诉讼法关于管辖规定决定管辖法院云云,参以系争契约第10条前段约定:「本契约条文如有未尽事宜或疑义时,悉依有关法令规定办理」,然系争契约第11条约定既明定「台北市建筑师公会调解」、「依照中华民国仲裁法于台北市进行仲裁」,自无疑义可言,并无须依系争契约第10条约定依其他法令予以解释,原告此部分主张,并不可采。原告又主张系争契约第9 条第4 项约定:「本案如发生可归责乙方(按:即被告)所应赔偿责任之事由时,乙方承诺赔偿甲方(按:即原告正O公司)之损失,将由委任基地所在地之建筑师公会公断之,并即为裁判之基础」,已约定为「裁判」之基础,而非仲裁判断,显见两造有保留诉讼程序解决纷争之意云云,虽系争契约第9 条第4 项约定于被告承诺赔偿损失经台北市建筑师公会公断后,作为「裁判」之基础,此部分对照系争契约第11条,其标题为「争议协调、仲裁或管辖法院」,而内容却未见「管辖法院」或「诉讼」等之文字,反而约定仲裁之管辖地为台北市,是应可推认系争契约第11条第2 款原有诉讼方式解决争议之文字,嗣于订约时将诉讼部分删除,却漏未将标题所载「管辖法院」删除,倘两造于订约时有保留采行诉讼程序之真意,何以未在系争契约第11条第2 款明定得以选择诉讼程序作为纷争解决方式之一,是以纵系争契约第9 条第4 项仍保留「裁判」二字,亦无从迳以推认两造有保留诉讼程序作为争议解决之真意,原告此部分主张,亦不可采。
三、综上,本件原告未依系争契约第11条之约定,就系争工程之损害赔偿请求提付仲裁,迳行提起本件诉讼,然系争契约第11条既已明订就系争工程争议之解决提付仲裁之约定,原告未予遵守即提起本件诉讼,且被告于本案之言词辩论前已具状主张妨诉抗辩,是依系争契约第11条之仲裁协议,本件争议应提付仲裁,从而,被告为妨诉抗辩,应属有据。
四、爰依首开规定,裁定如主文。
中    华    民    国   107    年    10    月    9     日
                  工程法庭  法  官  蔡子琪
以上正本系照原本作成。
如对本裁定抗告,应于裁定送达后10日内向本院提出抗告状,并缴纳抗告费新台币1,000 元。
中    华    民    国   107    年    10    月    11    日
                            书记官  简吟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