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判力发生限于同一案件:同一当事人间(两造相同),同一法律关系(诉讼标的相同),同一之请求(应受判决事项之声明相同)

【诉讼标的之涵义,必须与原因事实相结合,于判断既判力范围时,应依原告起诉主张原因事实所特定之诉讼标的法律关系为据。在明示既判力之发生限于同一事件已有确定之终局判决者。所谓同一事件,必同一当事人就同一法律关系而为同一之请求,若此三者有一不同,即不得谓为同一事件,自不受确定判决之拘束。】

【判决确定时发生既判力,亦即法院在该确定判决内对于该诉讼标的之权利或法律关系所为之判断,为之后规范当事人间法律关系之基准,且在后诉如与该事项同一之事件成为问题时,当事人不得为与此相矛盾之主张,而对该判断加以争执,后诉法院亦不得为相矛盾之判断。】

【基上,审之本件原告对被告所提确认之诉之诉讼标的与前案系争确定判决中原告所提确认之诉之诉讼标的,均为确认被告与李锦薇间是否有消费借贷关系存在及其债权金额为何,且两造争执之债权范围相同,应为同一债权,当堪认本件原告所为声明第1项确认之诉部分与系争另案确定判决原告所提确认之诉部分,系属同一当事人就同一法律关系而为同一之请求,是本件原告所提确认之诉部分,应与系争确定判决原告所提确认之诉部分系属同一事件。】

【准此,系争前案确定判决既已确认被告与李锦薇间具有7626万元之消费借贷关系存在,两造即应受系争确定判决既判力所拘束,观以上揭规定及说明,原告对之不容更为起诉,或于新诉讼中不得以该前案确定判决言词辩论终结前,所提出或得提出而未提出之其他攻击、防御方法为与该确定判决意旨相反之主张,是则,原告于本件分配表异议之诉更为起诉确认被告与李锦薇间之抵押债权不存在,当难认属合法。】

裁判字号:台湾台中地方法院 111 年度重诉字第 85 号民事判决
裁判日期:民国 112 年 09 月 22 日
裁判案由:分配表异议之诉
原      告       袁O平 
                    王O弘 
                    颜O堂 
共      同
诉讼代理人  钟登科律师
                    黄映智律师
复  代理人    吴馥妤律师
被      告       林O丞 
诉讼代理人  陈姿君律师
复  代理人    谢志忠律师
上列当事人间分配表异议之诉事件,本院于民国112年7月24日言词辩论终结,判决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诉驳回。
诉讼费用由原告负担。    
      事实及理由
一、程序事项:按债权人或债务人对于分配表所载各债权人之债权或分配金额有不同意者,应于分配期日1日前,向执行法院提出书状,声明异议;异议未终结者,为异议之债权人或债务人,得向执行法院对为反对陈述之债权人或债务人提起分配表异议之诉;声明异议人未于分配期日起10日内向执行法院为起诉之证明者,视为撤回其异议之声明;经证明者,该债权应受分配之金额,应行提存,强制执行法第39条第1项、第41条第1项前段及第3项分别定有明文。查本院109年度司执字第55530号强制执行事件(下称系争执行事件),经本院民事执行处于民国110年12月13日制作分配表(下称系争分配表),并定于111年1月27日实行分配,因原告否认被告最高限额抵押权所担保之债权存在,乃于110年12月24日提出书状声明异议,并于110年12月27日向本院提起本件诉讼,及向本院民事执行处提出起诉之证明等情,业据本院调阅系争执行事件卷宗核阅无误,并有本院收文戳章于起诉状可凭(见本院卷第13页),是依上开说明,原告提起本件分配表异议之诉,核已遵守强制执行法第41条第3项所定之期间,程序尚无不合。
二、原告主张:被告为系争执行事件之债权人及第一顺位最高限额抵押权人,原告则为并案债权人。系争执行事件所列债务人为诉外人赖朝旭、赖浩钟、旭荣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旭荣公司),渠等分别于106年11月3日以渠等名下所有土地,即赖朝旭以渠所有坐落台中市○区○○段○○段0000○0000○0000○0000○ 0000地号及同段五小段1-3、1-64地号土地;赖浩钟以渠所有坐落台中市○区○○段○○段000○0000○0000地号及同段五小段1-1、1-2地号、1-63地号土地;另旭荣公司以渠所有坐落台中市○区○○段○○段000○000○0000○号建物(以上合称系争房地),设定最高限额抵押权,用以担保诉外人李锦薇之债权总金额新台币(下同)4000万元,设定抵押权人为被告,债务人为李锦薇。被告主张其为李锦薇之债权人,且为系争房地之第1顺位最高限额抵押权人,而于108年10月28日就系争房地声请为拍卖抵押物裁定(即本院108年度司拍字第496号),该声请程序中债务人李锦薇、抵押人赖朝旭、赖浩钟于108年11月26日具状陈报李锦薇系向丰亿当铺、诉外人刘铭浤借款,而被告所提之债权有重复计算之虞,然本院于108年12月2日仍核发民事裁定准予拍卖,嗣被告于109年5月15日声请拍卖抵押物,经本院系争执行事件受理在案,而原告3人因分别对抵押人赖朝旭有债权存在,遂持执行名义声请强制执行并参与分配,为系争执行案件之并案债权人。系争执行事件中,被告迄今仍未提出该抵押权及债权证明文件以供作为领取上开分配款之依据,仅于110年2月24日陈报其本金债权为7905万2440元,并仅就4000万元缴纳执行费,而本院执行处未予详查,即将之列入系争分配表表1次序7、表2次序4、表3次序6债权原本,同时依其受分配金额所核算之执行费及执行费必要费用列入表1次序2、3,表2次序2、3,表3次序3、4。又债务人李锦薇曾于108年11月26日上开拍卖抵押物裁定中具状陈报渠系向丰亿当铺、刘铭浤借款,并非向被告借款,且被告即丰亿当铺委托汇款之人仅汇款500万元至债务人旭荣公司后,即未再依约汇款,几经交涉无效,被告所提之支票、本票、借据等与另案本院107年司执字第57817号(108年中金职字第86号)强制执行事件(下称系争另案第57817号执行事件)提出之支票、本票及借据同一,被告主张之债权有重复请求之虞。又系争另案第57817号执行事件拍卖李锦薇所有之不动产已分配完成,被告已受偿2066万4695元,原告前就系争另案第57817号执行事件提起分配表异议之诉(本院109年度重诉字第40号民事判决、台湾高等法院台中分院,下称台中高分院,110年度重上字第77号民事判决,下称系争另案分配表事件),被告与李锦薇间究竟有无借贷关系存在及债权金额为何,尚待厘清,而系争强制执行案件之分配表记载被告债权4000万元,自有不当之处,是被告应提出金流对帐,待双方债务厘清,始得声请本件拍卖抵押物。而被告于106年11月3日于系争房地设定最高限额抵押权4000万元,其后系争房地遭查封拍卖,被告之最高限额抵押权应于受执行法院通知时确定,被告应仅有此段期间内之债权始得列计抵押债权,而被告所陈报之本金债权7905万2440元逾最高限额抵押权4000万元部分已与民法第881条之2有所未合,且未逾4000万元部分,被告亦未提出任何债权证明文件以供查核,此部分自应先由被告就其债权存在负举证责任,则于被告举证其所陈报之债权存在之前,自应将其债权全部剔除,而本院执行处依其受分配金额所计算之执行费及执行必要费用亦应一并加以剔除。至被告所提票据及本票裁定等债权证明,基于票据无因性,并不能证明被告与李锦薇间金钱消费借贷之基础原因关系存在。综上,被告未能就其与李锦薇间金钱消费借贷之基础原因关系提出债权证明文件,自不应分配任何分配款予被告,系争分配表存有如上错误,原告自得依强制执行法第41条第1项提起分配表异议之诉救济等语。并声明:(一)确认本院109年度司执字第55530号被告与债务人赖浩钟、旭荣公司、赖朝旭、李锦薇间强制执行事件,于110年12月13日所制作之分配表,其中表1分配次序7所列第1顺位抵押权之抵押债权4000万元、表2分配次序4所列表1分配不足额2,520万元、表3分配次序6所列表 2分配不足额1,200万元之抵押债权不存在。(二)前项分配表中表1分配次序2被告所受分配之执行费118,821元、表1分配次序3被告所受分配之执行必要费用3,505元、表1分配次序7被告所受分配之第1顺位抵押权1480万元,应予以全部剔除,不得列入分配;表2分配次序2被告所受分配之执行费105,781元、表2分配次序3被告所受分配之执行必要费用3,121元、表2分配次序4被告所受分配之表1分配不足额1320万元,应予以全部剔除,不得列入分配;表3分配次序3被告所受分配之执行费95,398元、表3分配次序4被告所受分配之执行必要费用2,814元、表3分配次序6被告所受分配之表2分配不足额1200万元,应予以全部剔除,不得列入分配。
三、原告对被告抗辩所为之陈述:
(一)被告虽辩称其于系争另案分配表事件中已提出附表A为凭,与本件为同一债权云云;惟原告提起本件分配表异议之诉,本质为确认被告与李锦薇间债权不存在之诉,被告仅提出其持有李锦薇签发本票、支票为凭,仍未一一说明各该本票之原因关系为何,如被告主张其与李锦薇间有借贷关系,其等2人借贷关系究系何年何月何日所为借款,被告与李锦薇间有无借款合意及交付借款之行为,被告均未说明,难谓已尽举证责任,是本院应认定被告与李锦薇间无借贷关系存在。另争点效之要件,依学说及实务见解为前诉讼为确定判决、前诉讼与后诉讼当事人同一、两造就诉讼标的以外之重要争点已有充分辩论机会、前诉讼就重要争点判断未违背法令、无提出新诉讼资料推翻前诉讼之判断。而依李锦薇于拍卖抵押物裁定(本院108年度司拍字第496号)所提108年11月24日陈报状内容,李锦薇乃主张渠于105年间向丰亿当铺借款,并以渠所有珠宝、黄金、手表、不动产等抵押借款4200万元,嗣于106年11月向当铺业者即被告借款4000万元,并以赖朝旭、赖浩钟、旭荣公司名下不动产担保借款,然仅收到500万元款项部分,则李锦薇已清楚将另案向当铺借款之债权与本件向当铺借款之债权分开分列两点说明,二者开始借款之时间不同,抵押担保之标的亦不同,更一步主张本件中当铺实际仅借款500万元,如系担保同一债权,李锦薇应不会于本件拍卖抵押物裁定程序提出之民事陈报状中说明渠系分2次向当铺借款及开始借款时间不同,是由李锦薇于拍卖抵押物裁定提出之民事陈报状内容,足认系争另案分配表诉讼所担保之债权与本件担保之债权不同,可见李锦薇亦认知此为不同借款,甚至借款金额有重复之虞,而债务人李锦薇既已说明为不同借款,自可堪认本件诉讼之债权与另案分配表诉讼之债权系不同债权。再依李锦薇于另案本院107年度中简字第2804号民事案件所为证述,及另案本院109年度重诉字第40号民事案件证人刘铭浤所为之证述,足认李锦薇系向丰亿当铺借款,非向被告个人借款。系争另案分配表诉讼之债权人与本件之债权人均为丰亿当铺,因担保之债权不同,诉讼标的亦不同,与争点效之要件未合,无争点效适用,是被告应说明于本件中就其对李锦薇借款债权金额究为若干且其所列借款债权是否确实有交付予李锦薇等情说明并举证以实其说,否则应认其与李锦薇间无任何借贷关系存在。综上,如前后两件诉讼标的不同,即本件争执之担保债权与系争另案分配表诉讼所争执之担保债权不同,就诉讼标的以外之争点,自然无拘束两造不得为相反主张之理,而无争点效之适用。是本院仍应就被告与李锦薇间有无借贷关系存在,及系争房地设定之最高限额抵押权担保之债权是否存在进行审理,而被告仍应负举证之责任。至系争另案分配表事件之民事确定判决,虽认定被告对李锦薇之债权额为7626万元,然李锦薇于另案本院107年度重诉字第499号事件(原告林品丞、被告李锦薇,案由清偿借款)中否认渠与林品丞有借贷关系,并在另案清偿借款事件中证述渠系向丰亿当铺借款,互核李锦薇于本院108年度司拍字第496号案提出陈述内容,堪认系争另案分配表诉讼确认之债权与本件争执之债权,非属同一。
(二)被告虽提出债权凭证主张其有给付款项予李锦薇云云,惟不能仅凭被告持有李锦薇签发之票据作为认定被告与李锦薇间有借贷关系之依据,被告仍应提出其与李锦薇借款合意及交付借款之佐证。被告提出如附表编号1-1本票、发票人李锦薇、发票日105年5月16日、票面金额250万元,即本院107年度司票字第3907号本票裁定,主张其有交付现金予李锦薇云云;惟被告持有李锦薇签发之本票无法径自认定其与李锦薇间有借贷关系存在,且原告既已否认,被告自应就其与李锦薇间有借贷合意及借款交付之情负举证责任。而被告提出本票其上虽有记载「实领现金李锦薇」,然无法证明系被告交付现金予李锦薇,而被告主张与刘铭浤为丰亿当铺合伙股东,此250万元现金是否为他人交付,亦有可能,是被告仍应就其有交付250万元予李锦薇之行为举证。
(三)被告提出如附表编号1-2(102万元)、1-3(60万元)、1-4(150万元)李锦薇签发本票3纸,主张资金来源为发票人刘铭浤签发发票日104年11月16日、票面金额370万元,支票号码DA-0000000号,李锦薇虽有提示该支票;然此纸支票至多仅能证明李锦薇自刘铭浤处取得370万元款项,无法证明被告有交付370万元并借款予李锦薇。又被告主张分别于105年11月10日借款102万元、106年2月6日借款60万元、106年4月5日借款150万元予李锦薇,然被告提出之支票为第三人刘铭浤于104年11月16日所签发,姑不论第三人刘铭浤有无将支票债权转予被告,依常理,李锦薇应于各借款日后签发同额本票予被告,或于106年4月5日签发票面金额312万元之本票予被告,不会对借款日前1年所生之370万元款项,于1年后方分别签发本票3纸予被告作为担保之理,是被告据此主张李锦薇向其借款370万元云云,违背常理,显属无据。
(四)被告虽提出如附表编号3-14李锦薇签发之本票,主张资金来源为发票人刘铭浤,签发发票日105年11月15日、票面金额300万元,支票号码DA-0000000号,李锦薇虽有提示该支票;然此纸支票至多仅能证明李锦薇自刘铭浤处取得300万元款项,无法证明被告有交付300万元并借款予李锦薇,且被告未提出借款予李锦薇之证据,是被告主张其与李锦薇有借贷关系存在,自属无据。被告另提出如附表编号3-16李锦薇签发之本票,主张资金来源为发票人刘铭浤签发发票日105年11月17日、票面金额180万元,支票号码DA-0000000号,而李锦薇就此虽有提示;然此纸支票至多仅能证明李锦薇自刘铭浤处取得180万元款项,无法证明被告有交付180万元并借款予李锦薇,且被告亦未提出交付借款予李锦薇之证据,无法证明被告与李锦薇有借贷关系存在。被告提出如附表编号2李锦薇签发票面金额2150万元本票及本院民事本票裁定(107年度司票字第3908号),主张资金来源为其交付现金予李锦薇云云;惟不能仅凭被告持有李锦薇签发之本票迳而认定被告与李锦薇有借贷关系存在,被告仅以持有李锦薇签发本票及上开民事本票裁定为凭,主张其与李锦薇有借贷关系存在,自属无据。又被告主张其交付现金予李锦薇之依据为李锦薇签署之借据,惟该借据仅记载李锦薇向「(空白)」借款,并未记载李锦薇向被告借款,自无法证明被告与李锦薇有借款合意及交付借款之情。另被告提出如附表编号3-1至3-37所示本票,主张资金来源为刘铭浤提领现金及汇款予李锦薇部分,亦无法证明被告与李锦薇间有借贷关系存在。被告主张系其借款予李锦薇,惟其资金来源均为股东刘铭浤,被告并未提出任何证据证明系其交付借款予李锦薇,而原告业已否认被告与李锦薇间有借款债权存在,被告自应举证证明其与李锦薇间有消费借贷之合意及交付借款之事实存在,而被告未提出任何证据以实其说,自应认被告与李锦薇无消费借贷关系,被告对李锦薇之债权不存在甚明,至刘铭浤汇款予李锦薇之原因不论为何,均无法证明被告与李锦薇有借款合意及交付借款之行为。另被告提出如附表编号3-1至3-37之提领现金或汇款记录,然部分汇款日期、金额与被告所提出本票之日期、金额不符,无法证明被告与李锦薇间有借贷合意与金钱交付。
(五)又被告提出如附表编号4即赖朝旭签发2纸支票,票面金额分别为300万元、400万元,主张此经本院107年度中简字第2571号民事确定判决认定,为被告借款予李锦薇之依据云云;惟被告所提2纸支票为赖朝旭签发,且另案107年度中简字第2571号给付票款确定判决系认定被告对赖朝旭有700万元票据债权,并未认定被告对李锦薇有700万元债权存在,是被告主张上开另案107年度中简字第2571号民事判决为借款予李锦薇之依据,无从证明其与李锦薇有借款关系存在。另李锦薇于另案107年度中简字第2804号给付票款案件中陈述渠系向当铺借款,签发本票、支票等作为担保,曾与当铺换票过,签发支票、本票之票据金额应超过实际向当铺借款之金额,须与当铺对帐方能确认金额,堪认李锦薇并未向被告个人借款,况李锦薇陈述「我先生700万元」,渠陈述意思明确表示赖朝旭部分为700万元,李锦薇并无陈述该700万元为渠个人所欠债务,是被告主张上开700万元系借款予李锦薇云云,显非事实。姑不论被告主张是否有理,被告应将其提出如附表所列各笔债权一一说明,除证明被告与李锦薇有借贷合意、交付借款之行为外,亦需说明其提出之附表所列债权,哪几笔已于系争另案分配表事件中请求并受分配,如已于另案中受分配,应将该笔债权自本案中予以剔除,否则有重复计算之虞,是原告主张至少应扣除2066万4695元,应属有据。
四、被告则以:以下情词,以资抗辩。
(一)李锦薇长期向被告借贷,每次借贷,李锦薇均会签发本票、支票交付被告作为借得款项之证明,又被告对于李锦薇之债权,除以李锦薇就渠房地设定最高限额抵押权2500万元外,另赖朝旭、赖浩钟、旭荣公司等亦提供名下不动产为李锦薇设定最高限额抵押权4000万元。原告于起诉状中主张被告未能证明被告与李锦薇间债权存在或消费借贷之基础关系存在云云,惟原告上开主张之争点,在系争另案分配表事件民事判决中已列为主要争点(被告与李锦薇间是否有本件消费借贷关系存在?如有,被告之债权额为何?袁昶平3人诉请确认系争系争分配表次序15所列第2顺位抵押权之抵押债权7872万元不存在;暨系争分配表,其中分配次序15所列被告所受分配之第2顺位抵押权2066万4695元,应予以全部剔除,不得列入分配表受分配,有无理由?),并经原告与被告就上开争点曾于前事件中充分攻击防御,业经台中高分院实质审理并在判决理由详叙认定被告与李锦薇间有达成借贷合意且李锦薇有收受借款,被告为真正之债权人,债权确实存在,是台中高分院判决理由即发生争点效之效果,既原告仍执同一争点为先决问题,原告自不得与前案为相反之主张。又被告对李锦薇之7876万元债权,债权凭证分别为:(1)107年司票字第3907号本票裁定,金额562万元;(2)107年司票字第3908号本票裁定,金额2150万元;(3)108年度司票字第4599号本票裁定,金额4464万元;(4)107年度中简字第2571号民事确定判决,金额700万元。前开107年度司票字第3907号本票裁定(金额562万元)及108年度司票字第4599号本票裁定(金额4464万元),其中有以汇款或开立支票或现金交付经李锦薇签收并开立本票,此部分业足资证明被告确有给付借贷款项于李锦薇,且上开债权业经本院109年度重诉字第40号判决及台中高分院110年度重上字第77号判决加以审认;107年度司票字第3908号本票裁定(金额2150万元),此笔借款有李锦薇开立之借据可稽,该借据已明载:「借款金额:新台币贰仟壹佰伍拾万元整。即日收讫无讹」等语,复经系争另案分配表事件即台中高分院110年重上字第77号判决加以审认;而107年度中简字第2571号民事确定判决(金额700万元),此部分复经系争另案分配表事件于判决中审认。准此,系争另案分配表事件既系原告等3人对被告提出分配表异议之诉,此为原告所不争执,本件分配表所列债权业经前案即系争另案分配表事件为实质审理认定在案,即本院109年司执字第55530号被告与债务人赖朝旭、赖浩钟、旭荣公司间之强制执行事件所执行之债权属经前案即系争另案分配表事件判决认定之同一债权,则本件分配表债权既经前案为实质认定,已有争点效,原告自不得与前案为相反之主张,且原告于110年3月5日本院109年度司执字第55530号具状检附系争另案分配表事件一审判决,该书状中明确表示本件强制执行程序被告之债权与另案债权同一,从而,原告请求自无理由。
(二)并声明:(1)原告之诉驳回。(2)如受不利判决,愿供担保,请准宣告免于假执行。
五、本院得心证之理由: 
(一)按确认之诉非原告有即受确认判决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所谓即受确认判决之法律上利益,系指法律关系之存否不明确,原告主观上认其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状态存在,且此种不安之状态,能以确认判决将之除去者而言(最高法院52年台上字第1240号判决参照)。查原告主张被告于系争执行事件陈报其对李锦薇有7905万2440元(计算式:执行费用332,440元+本金7,872,000元=79,052,440)之债权不存在(见本院109年度司执字第55530号卷,下称第55530号案卷,第617至629页),既为被告所否认,而被告陈报之债权本金固有7872万元,惟因被告仅就最高限额抵押权所担保之债权总金额上限4000万元缴纳执行费,故系争分配表仅就该4000万元列计被告之债权金额,然亦足征原告与被告对于前揭债权存在与否显有争执,且致原告有不能受清偿之危险,造成原告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状态存在,而此种不安之状态,确能以确认判决将之除去,故原告提起本件诉讼具有确认利益。
(二)按分配表异议之诉,其诉讼标的为对分配表之异议权,乃请求判决变更原分配表之金额,或撤销原分配表重新制作分配表,与请求确认债权不存在之诉之诉讼标的不同(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字第247号裁定意旨参照)。又按诉讼标的于确定之终局判决中经裁判者,除法律别有规定外,有既判力,当事人不得就该法律关系,更行起诉,民事诉讼法第249条第1项第7款及第400条第1项定有明文。是在明示既判力之发生限于同一事件已有确定之终局判决者。所谓同一事件,必同一当事人就同一法律关系而为同一之请求,若此三者有一不同,即不得谓为同一事件,自不受确定判决之拘束。而诉讼标的之涵义,必须与原因事实相结合,于判断既判力范围时,应依原告起诉主张原因事实所特定之诉讼标的法律关系为据(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1321号判决意旨参照)。又「关于消极确认之诉,经确定判决,认法律关系成立予以驳回时,就该法律关系之成立即有既判力,上诉人前对系争债权提起确认不存在之诉,既受败诉之判决且告确定,则被上诉人于后案主张债权存在,请求如数履行,上诉人即应受前案既判力之羁束,不容更为债权不存在之主张。」,亦有最高法院50年度台上字第232号判决意旨参照。又为诉讼标的之法律关系关于确定判决中经裁判者,当事人之一造以该确定判决之结果为基础,于新诉讼用作攻击防御之方法时,他造即应受其既判力之拘束,不得以该确定判决言词辩论终结前,所提出或得提出而未提出之其他攻击、防御方法为与该确定判决意旨相反之主张,此观民事诉讼法第400条第1项规定之意旨至明(最高法院30年渝上字第8号、42年度台上字第1306号、50年度台上字第232号、73年度台抗字第359号判决意旨参照),易言之,民事诉讼法第400条第1项规定确定判决之既判力,惟于判决主文所判断之诉讼标的,始可发生。故所谓既判力不仅关于其言词辩论终结前所提出之攻击防御方法有之,即其当时得提出而未提出之攻击防御方法亦有之,系指与诉讼标的有关之攻击防御方法而言(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1160号裁判意旨参照)。末按确定判决所生之既判力,除使当事人就确定终局判决经裁判之诉讼标的法律关系,不得更行起诉或为相反之主张外,法院亦不得为与确定判决意旨相反之裁判,始能避免同一纷争再燃,以保护权利,维持法之安定及私法秩序,达成裁判之强制性、终局性解决纷争之目的(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1736号判决参照)。申言之,判决确定时发生既判力,亦即法院在该确定判决内对于该诉讼标的之权利或法律关系所为之判断,为之后规范当事人间法律关系之基准,且在后诉如与该事项同一之事件成为问题时,当事人不得为与此相矛盾之主张,而对该判断加以争执,后诉法院亦不得为相矛盾之判断。
(三)经查,原告袁昶平等3人前曾对被告提起分配表异议之诉即本院109年重诉字第40号(即系争另案分配表事件),主张被告对李锦薇之抵押债权7872万元不存在(合并提起确认债权不存在诉讼),被告于前案提出本院107年度司票字第3907号民事裁定、107年度司票字第3908号民事裁定、108年度司票字第4599号民事裁定、107年度中简字第2571号民事判决、本票、支票、借据等债权证明文件以证明其与李锦薇间有消费借贷关系存在,经本院109年重诉字第40号判决认定被告之抵押债权逾2804万5530元部分不存在,原告、被告不服均提起上诉,经台中高分院以110年度重上字第77号判决,认定被告之抵押债权逾7626万元部分不存在,又原告不服提起上诉,再经最高法院以111年度台上字第948号民事裁定驳回上诉而告确定在案(下称系争确定判决),此有台中高分院110年度重上字第77号民事判决、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948号民事裁定在卷可稽(见本院卷第141至147页、第363至365、第369至379页),且为两造所不争执,并经本院调阅系争确定判决之相关卷宗审核属实。又查,本件分配表异议之诉之当事人即为系争确定判决之当事人,而本件原告诉之声明第1项亦系请求确认被告于系争执行事件中对李锦薇之抵押债权不存在,又参诸原告于本件争执之债权范围及金额7872万元,及被告于本件及系争执行事件所提出之债权证明文件,均与前案系争确定判决均属相同(见本院卷第219至277页、司执字卷第63至81页、第643至669页),亦经本院调阅系争执行事件之卷宗审核无讹。基上,审之本件原告对被告所提确认之诉之诉讼标的与前案系争确定判决中原告所提确认之诉之诉讼标的,均为确认被告与李锦薇间是否有消费借贷关系存在及其债权金额为何,且两造争执之债权范围相同,应为同一债权,当堪认本件原告所为声明第1项确认之诉部分与系争另案确定判决原告所提确认之诉部分,系属同一当事人就同一法律关系而为同一之请求,是本件原告所提确认之诉部分,应与系争确定判决原告所提确认之诉部分系属同一事件。而前案系争确定判决既已审认被告与李锦薇间有消费借贷关系存在,并确定债权金额为7626万元,揆诸前开规定及说明,原告自应受前案系争确定判决之既判力所拘束,不容原告更为被告与李锦薇间消费借贷关系不存在之主张,而本院亦不得为相矛盾之判断甚明。至原告虽另主张依李锦薇于拍卖抵押物裁定即本院108年度司拍字第496号事件所提之108年11月24日陈报状内容,可见李锦薇主张渠于105年间系向丰亿当铺借款,并以渠所有珠宝、黄金、手表、不动产等抵押借款4200万元,嗣于106年11月向当铺业者即被告借款4000万元,以赖朝旭、赖浩钟、旭荣公司名下不动产担保借款,然仅收到500万元款项等情,是李锦薇既已清楚将另案向当铺借款之债权与本件向当铺借款之债权分开分列两点说明,二者开始借款之时间不同,抵押担保之标的亦不同,自可堪认本件分配表异议之诉之债权与系争另案分配表事件之债权系属不同债权云云,固据提出李锦薇、赖朝旭及赖浩钟之陈报状等为证(见本院卷第305至309页);然依上揭规定及说明,在确认债权不存在之诉中,两造间就债权是否存在之攻击防御方法,无论两造在前案中是否曾提出,均应受前案既判力之拘束,不得再据之为与该确定判决意旨相反之主张。准此,系争前案确定判决既已确认被告与李锦薇间具有7626万元之消费借贷关系存在,两造即应受系争确定判决既判力所拘束,观以上揭规定及说明,原告对之不容更为起诉,或于新诉讼中不得以该前案确定判决言词辩论终结前,所提出或得提出而未提出之其他攻击、防御方法为与该确定判决意旨相反之主张,是则,原告于本件分配表异议之诉更为起诉确认被告与李锦薇间之抵押债权不存在,当难认属合法。
(四)又查,被告对李锦薇之债权额依前案系争确定判决业已确认为7626万元,且本件之系争执行事件中被告与李锦薇间之抵押债权与前案系争确定判决所审认之债权乃为同一债权,既经本院认定如前,又被告于前系争确定判决有关之执行事件即本院107年度司执字第57817号中已受偿2066万4695元,为两造所不争执,则堪认系争执行事件中被告对李锦薇所剩之债权金额应为5559万5305元(计算式:76,260,000-20,664,695=55,595,305)甚明;从而,被告于系争执行事件中既仅就其抵押权所设定之最高限额4000万元部分缴纳执行费,而系争分配表于表1次序7亦仅以被告最高限额抵押权所担保之债权额上限4000万元列计(见本院卷第29至37页),自核属系于该最高限额抵押权担保之范围内,且于被告对李锦薇所剩债权金额5559万5305元之范围内为分配,准此,由整体观之,对被告本次分配最高限额抵押权债权优先受偿范围之认定,当不生影响,又因被告于本件系争执行事件因实行抵押权而得实际受分配之数额,并未逾其抵押权所设定之最高限额,自无违法不当可言。基上,原告3人请求将被告优先受分配之数额全部予以剔除,亦属无据,难为准许。    
六、综上所述,原告3人请求(一)确认本院109年度司执字第55530号被告与债务人赖浩钟、旭荣公司、赖朝旭、李锦薇间强制执行事件,于110年12月13日所制作之分配表,其中表1分配次序7所列第1顺位抵押权之抵押债权4000万元、表2分配次序4所列表1分配不足额2520万元、表3分配次序6所列表 2分配不足额1200万元之抵押债权不存在;及原告依强制执行法第41条第1项规定提起本件分配表异议之诉,请求(二)前项分配表中表1分配次序2被告所受分配之执行费118,821元、表1分配次序3被告所受分配之执行必要费用3,505元、表1分配次序7被告所受分配之第1顺位抵押权1480万元,应予以全部剔除,不得列入分配;表2分配次序2被告所受分配之执行费105,781元、表2分配次序3被告所受分配之执行必要费用3,121元、表2分配次序4被告所受分配之表1分配不足额1320万元,应予以全部剔除,不得列入分配;表3分配次序3被告所受分配之执行费95,398元、表3分配次序4被告所受分配之执行必要费用2,814元、表3分配次序6被告所受分配之表2分配不足额1200万元,应予以全部剔除,不得列入分配,均为无理由,应予驳回。
七、本件事证已臻明确,两造其余之攻击或防御方法及所用之证
    据,经本院斟酌后,认为均不足以影响本判决之结果,爰不
    逐一论列,附此叙明。  
八、诉讼费用负担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78条。   
              中    华  民  国  112  年  9   月  22  日